机场航空货运“海陆空一体化”发展研究
浏览次数:8791 日期:2021-03-08
上海机场物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航空运输业务,主营国内空运、国际空运、航空快递、航空货运、航空汽运联运、配送、进出口,以及物流配套的仓储和包装等全方位立体服务,在全国机场都设有服务网点。
海陆空一体化”缘起
海陆空一体化研究最早是基于海港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从几百年前大航海时代开始,海运和空运结合就逐渐发展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物流支撑。现在我们能看到全球财富一半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得到的结论就是,一个城市拥有了港口就意味着这个城市拥有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和强大的动力源。港口发展好了就会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必然对地方经济起支撑作用,地方经济发展了又会推动港口吞吐量上升。
2021年,就建立了第一条定期货运航线,民用航空货运发展历程就此展开航空业就赢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与海运和空运结合极为不同的是航空货运的超高时效,它与海运和空运结合形成了市场错位。航空货运专注于价值高、时效性高的货物运输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大型枢纽机场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能。现代经济和消费模式也使得航空货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航空港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海陆空一体化”成为了热搜词。无论是学术研讨还是其它行业,都在深度研究和关注港、产、城如何展开互融发展、如何推广和复制海陆空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上海航空物流都在致力于研究以航空港为依托,以机场航空产业为基础,发展涵盖航空客流、物流产业在内的城市经济。通过多年来对我国机场发展的研究与观察,而航空客运商务产业、货运物流产业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两大发动机,是能够整合各机场航空产业链条的动力源,这两条产业链是未来十年最值得各我们关注、研究和深度发掘的金矿。我们要提高认识,坚持港、产、城互动,集各方之力量,走出一条“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海陆空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机场航空产业链的整合
对于任何一个机场来说,四大机场航空产业链或大或小都是存在的。对于新机场、小机场来说,如何尽快地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任何一个机场受其环境和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真正有条件发展的机场航空产业链都是有限的,四大产业链中能找到一个,甚至是一个产业链的一、两个分支就很好了。根据我们所接触的机场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机场最早确认的优势产业都出现在货运物流产业链上。其它产业链的门槛都比货运物流产业要高。
先看航空客运诱发商务产业链,这是一个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链,是以白领为就业主体的产业设施群。商务产业链的发展需要相对比较大的商务旅客量,需要与城市CBD有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有城市和区域GDP、贸易额、外贸额等的支撑。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机场来说,形成良好的商务产业链都是不现实的,多数机场只能是形成一个商业、旅行服务区,或者是一个旅客航站楼前的综合体。如果寄希望商务产业链来带动、整合其它机场航空产业链的发展就很不靠谱了。
再来看航空货运诱发的航空产业链,它是机务维修和机上用品生产为主体的产业链。对于某个机场和城市来说,需要有足够大的飞行量才能启动这个机务维修产业链的规划建设。同时,飞机的维护、改拆等的产业链还是一个资金要求高、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高的“三高”产业链,不是谁都有能力组织飞机维修的,其准入门槛是很高的。因此不建议大家都去发展这个产业。但是,在航空产业链上还有其它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比如机上用品的生产、供给,特别是航空食品,是很适合大家去做的。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都要带着返程食品和其它相关用品飞行,如果我们能做好机上用品这个产业,航空公司就不要携带返程的机上所需用品了,这就肯定会使航空公司的成本降低,还能使航空食品等机上用品更加多样化,形成更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个产业链就是由于机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其所在地区聚集人口,就会形成生活、娱乐、文化教育等的产业链,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城镇发展的过程,它与机场的发展相比,一定是滞后的。因此,机场城市的出现是机场和机场航空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动力。
最后,货运物流产业链是能够串联起上述这些产业链的,且是非常适合在产业发展初期重点开发的产业链。在机场的机场航空产业里,航空货运不像机务和商务那样有较高的门槛,货运的门槛很低,而且任何地方都有对物流的需求,每个机场都可以发展物流产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物流产业链。从这么多年对各大机场的规划跟踪来看,物流产业确实是发展机场航空产业的突破口。绝大多数机场都可以先发展货运物流产业,等到初期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来后,再去拓展、整合更有难度的产业链。
这么看来,为了集聚力量发展机场航空产业,小机场是不宜在发展初期就搞严格的功能分区的。过于严格的功能分区实际上是很不利于集中力量快速发展的。所以,小机场就需要在发展初期,把不同的功能和产业链整合在同一个区域。这样才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同时也一定会提升效率。小机场还需要找准初期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要便于实施、要门槛低、还要成本低。
那么,怎么去整合产业链呢?有一个设施需要特别引起大家重视,就是会展设施。会展是四大产业链的交叉点,它同时属于四大产业链。因此,会展设施是机场航空产业链整合的突破口。大家不要一讲会展就想到北上广深的那些高大上的会展设施,不要认为只有发达的大城市才能做会展,在发展中地区也是有大量的会展需求的。如果我们去研究本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让会展业面向企业的会展需求,就有无限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因为会展业也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会展需求。会展设施本身在不同的时期也很不同,初期甚至在广场上就可以做,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刚起步的时候、会展规模小的时候,机场应该主动寻求合作,一定要相信开放、整合带来的合力。另外,会展设施属于社会公共设施,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
会展设施是机场航空产业链的交叉点
图1 会展设施是机场航空产业链的交叉点
海陆空一体化规划
整合后的机场航空产业链才是航空城空间形态规划的内涵,才是航空城规划的逻辑。因此凌乱的产业链带来的一定是一个混乱的机场航空地区,只有产业链逻辑清晰的时候,才可能有一个优秀的规划方案,才能指望航空城的可持续发展。
大型枢纽机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把机场和机场航空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我们看到航空城地区的发展模型是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的。即1.0时代是机场自身发展的“航空港发展阶段”,以机场基础功能设施的规划建设为主;2.0时代是以货运物流为代表的机场航空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整合的港产“联动发展阶段”;3.0时代是规模扩大、产业链打通、功能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增加、运营高效的海陆空“一体化发展阶段”。总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走向海陆空一体化,不仅仅是航空城自身的一体化,而且是航空城与城市和区域的一体化。
机场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冲击过程
图2 机场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冲击过程
现在的机场选址中有一种倾向,就是要让机场远离城区,认为机场运营对城市发展不利,特别是飞行噪声唯恐避之不及。而对机场航空产业设施,往往就会单独规划使其形成一些孤独的机场航空产业园区。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和处理办法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利用机场航空产业,特别是货运物流产业的发展来推进周边土地开发、微量元素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并与城市产业规划对接,与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产业对接,把航空城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并最终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城区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机场和机场航空地区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让城市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机场和机场航空产业的发展,使海陆空一体化地区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此,海陆空一体化地区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包括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行为活动等的规制。而且还要满足其特有的鸟害、噪声、净空、电磁、烟雾与光污染等五个方面的控制要素。
首先是鸟害问题。机场附近不能有大量的、特别是体格大的鸟在机场附近活动,问题的关键是要避免吸引鸟类的植物和昆虫的存在。一般来说鸟之所以来机场,一是因为飞行区地广人稀,少有人伤害它们;更主要的是那里有吃的,它们就去那里。因此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定机场及其周围的植物种植,要规定机场里面种的草、灌木、树都是不引鸟的植物。所谓不引鸟植物,就是那些不结果实的植物。例如我们在浦东机场航空货运站机场大面积种植的香樟树和玉兰树就非常适用于机场,因为它们不但不结果实,本身还有一股气味,不生虫子。鸟会来吃虫子的,没了虫子,鸟也就不来了。
其次是噪声问题。需要我们从机场选址的时候就要认真对待,机场总体规划中对噪声区域的开发控制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现在国家已经有相应的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和机场航空货运站民航组织的标准是一样的。机场的噪声影响范围一般都会超出机场规划用地,机场周边很大范围内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噪声的影响。因此需要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高度关注、严格管控。当然,解决飞行噪声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土地使用规划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要积极推动机场航空产业的发展,让城市发展与飞行噪声影响协调起来。
第三是净空问题。机场净空环境是保证正常飞行的基本的要求。机场对周边地区的建筑物或障碍物的高度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越靠近跑道,高度控制越严。而这些控制要求也是依据机场航空货运站民航组织的标准的。
第四是电磁环境问题。跑道两端是最主要的电磁环境管控区域,要严控电磁发射装置。对于跑道周边地区、特别是跑道两端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围护材料也要特别关注,尽量不用或少用大面积金属材料,以减少对电磁波的反射。
最后就是烟雾和光污染问题。传统农业地区都会有“烧荒”的习惯,这在机场附近地区都是禁止的,包括有些排烟的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也都要回避,因为这会影响机场的能见度。另一方面,光污染也是机场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一定要避免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为了减少玻璃幕墙的影响,应采用较大的表面倾角,做到不影响飞行员视线。要减少相关区域建筑物表面白天的反光和晚上的透光,以免产生光污染。
综上所述,“海陆空一体化”是以航空港高效运营为前提,以打通机场航空产业链为基础,以建设高效率、人性化城市地区为目标的开发模式。
海陆空一体化的实践
尽管多年来大家在一个个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空城规划建设中做了许多的艰苦卓绝探索,但应该说我国的绝大多数机场还处于2.0时代,即港产联动阶段。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介绍两个“海陆空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案例,一个以商务产业链为主干产业,另一个以货运物流产业链为主干产业。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非常有代表性,它是以商务产业链为主干,整合其它产业设施,以港促产、港产联动、产城融合、海陆空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从项目策划、规划研究、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资产经营、财务管控,以及政策法规、招商引资等方面,都为我们留下来许许多多的启示和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案例: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地区的“海陆空一体化”实践
虹桥机场原本处在城市的盲肠地区,在2008年的扩建规划中,我们将京沪杭高铁车站规划到了虹桥机场即将扩建的二号航站楼门前,并开创性地规划建设了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和虹桥商务区,成功地建成了举世瞩目的空铁一体化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同时还一跃成为了长三角CBD。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在长三角的位置
图3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在长三角的位置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是典型的门户型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对外微量元素有航空、高铁和城际铁路、城际磁浮、长途巴士,城市内集散微量元素包括城市轨道微量元素、各种巴士、出租车、各种社会车辆等等。枢纽基础设施自东向西依次是二号航站楼、东微量元素中心、磁浮车站、铁路车站、西微量元素中心。整个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日处理旅客110万人次以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港”,即强大的枢纽设施和高效的运营服务。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在规划之初就用很大投入研究了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律,确定在此重点发展商务产业链,规划建设面向长三角的虹桥商务区。虹桥商务区抓住了长三角微量元素枢纽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围绕着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拓展产业链。有意识地吸引了总部功能、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展览业、会议中心、酒店公寓、创意产业等等。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企业。同时也成功地实现了“长三角CBD”的目标定位。也正是基于这样堪称优异的发展成果,进口博览会在虹桥国家会展中心成功拉开帷幕,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国家和上海市都更加重视虹桥商务产业链的发展,出台了《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提出了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核心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对标机场航空货运站一流,全力打造开放的枢纽、机场航空货运站化的中央商务区和机场航空货运站贸易中心的新平台的定位。这就是所谓的“产”,即聚集产业设施,形成产业园区。
上海市现在已有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一个中央商务区和以陆家嘴为中心的一个新中央商务区。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建成以后,将会进一步强化从虹桥机场航空货运站机场到浦东机场航空货运站机场的城市商务轴。当然,在这个轴上是有一定分工的,比如浦东的金融服务、外贸服务、出口加工等加上浦东机场航空货运站机场,它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建成后,浦西这边明显地提高了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级。过去,我们在提高内需这方面做的不够。从城市结构上看得出来,往江浙方面的辐射能力的建设一直是跟不上长三角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地区的建设起到在整个城市发展上提高辐射长三角的能级,使城市各中心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和错位,避免简单的同构,使城市结构得到一个更加平衡的发展。而随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一起发展起来的虹桥商务区,已经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融入了上海的东西商务轴,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门户之一。同时它也很好地融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潮,成为了长三角的CBD。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即枢纽设施、产业设施融入城市。
我们看到,在虹桥地区,上海人将上述港、产、城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完美地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对城市结构的完善
图4 虹桥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对城市结构的完善
案例:上海虹桥机场美兰机场地区的“海陆空一体化”规划
2018年,国家宣布海南全岛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海虹桥机场是海南省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海南岛进出岛的方式,一个海、一个天,其出入口都在上海虹桥机场。通过对进出岛微量元素的管控研究,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看看上海虹桥机场的总体规划图,如果把东西两个综合微量元素枢纽做好,公交优先做到位,我们就可能会闯出一条不同于大陆城市的微量元素发展道路。具体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上海虹桥机场要“开启双港驱动的城市发展新时代”。
上海虹桥机场市“双港驱动”浦东机场航空物流中心提示
图5 上海虹桥机场市“双港驱动”浦东机场航空物流中心提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赋予海南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使命不断深入,上海虹桥机场再次走到了发展的一个关键抉择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这种机遇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需要有我们做出一系列的规划决策。于是,江东新区的发展规划应运而生了。《上海虹桥机场江东新区总体规划》以“开放创新、绿色发展”为总纲,将江东新区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机场航空货运站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国家重大战略